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文化旅游等產業板塊迅速崛起,受到多家中央級主流媒體關注。而在這背后,是包括蘇州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李祥在內的一大批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砥礪前行的創新實踐。
2019年6月25日,因為一場“詩與遠方”的美麗邂逅,蘇州市滑稽劇團黨支部副書記、副團長李祥作為蘇州文旅融合發展后全系統首位援藏干部,帶著組織的重托和同事的祝福,遠赴4300公里之外的林周,開啟了為期3年的對口支援生涯。
從平均海拔3到5米的東方水城來到絕對高程超過3800米的雪域高原,李祥所面對的,不僅是陌生嚴苛的環境氣候,還有工作內容的巨大轉變:從“劇目生產”到“景區規劃”,從“文化民生”到“旅游推廣”,面對全新的專業領域和標準要求,李祥迎著高寒缺氧、言語不通的困擾,在邊疆地區努力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航線”。
作為一個2018年才從國家貧困縣名單上摘帽出列的偏遠縣城,林周縣的很多干部群眾對于旅游開發還停留在“有想法、沒辦法”的階段,很少有人將世代熟稔、相看不厭的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當作能夠引領自身發家致富的“金山銀山”。而初到林周、擔任縣文旅局副局長的李祥,面臨的正是這種缺景點沒線路、缺產品沒客流的尷尬境況。盡管如此,他仍然多次婉拒了一些旅游機構“以補貼換人氣”的提議,堅持以品牌引領、從基礎做起,腳踏實地地推動林周縣旅游事業行穩致遠。
沒有基礎數據,他自己開著電瓶車行駛在鄉間小道,憑著手頭僅有的一部2003年版《林周縣志》,按圖索驥地實地走訪文保點位、非遺作坊;沒有宣傳圖片,他登門拜訪西藏自治區攝影家協會,多次邀請專業攝影師到林周縣進行主題采風,擠出專項資金用于征集當地新老照片;沒有專業規劃,他請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專家團隊,會同西藏旅游總公司、拉薩布達拉旅文集團等頭部企業的負責人踏勘路線,共商文旅發展大計。
而在李祥的穿針引線下,蘇州市文廣旅局、蘇州市滑稽劇團對林周縣文旅工作也給予了最大力度的關切與支持,兩地《文化旅游對口幫扶協議》《文藝事業共建協議》順利簽署。以此為契機,滿載豐富非遺文創與特色農牧產品的西藏林周館精彩亮相中國蘇州創博會,在為當地企業構建高層次宣傳推廣平臺的同時,開啟了民族交流交往的嶄新篇章。
面對周邊產品不斷豐富、對外交流日益頻繁的喜人局面,李祥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依托高品質的景區打造與配套服務,努力推出一批知名旅游IP,才是做好本職工作、做強旅游產業的核心要義。
唐古鄉,是林周縣北部最為偏遠、海拔最高的一個鄉鎮。在今年3月貫穿全縣的561國道完成道路硬化以前,從縣城去往唐古鄉的100多公里山路險峻顛簸,單程就要花費4個小時左右,中途還要翻越5100米的恰拉山口。當地的鄉鎮中心除了一兩家藏式茶餐館和一間由破舊平房改造的簡易招待所,幾乎沒有別的配套服務設施,“去唐古鄉”曾經是連本地干部都望而生畏的一段旅程。然而唐古鄉有著長有20000多株千年古柏的熱振國家森林公園、綿延30公里的熱振河谷,是遠近聞名的風景名勝,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都將此地作為“拉北環線”精品旅游線路的重要點位。
為了讓當地農牧民群眾就近吃上“旅游飯”,李祥在蘇州援藏工作組的大力支持下,會同當地多部門反復確認建設用地,帶著測繪、勘察、設計等機構仔細核準建設內容。最多的時候,他和同事1個月往唐古鄉跑了6趟。經過1年多的緊張施工,美觀敞亮、設施完備的唐古鄉旅游服務中心于今年4月30日建成投用,游客們終于有了舒心的住宿環境。
相比于項目建設本身,援藏成果給周邊干部群眾帶來的便利和實惠更讓李祥感到欣慰。一位長期駐扎唐古鄉的干部在體驗了旅游服務中心附屬的酒店客房后,專門打電話給李祥,表達了第一次在鄉里精品酒店洗上熱水澡的激動之情。而8月7日的《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的《西藏林周縣——產業興旺 致富路寬》一文中,還原了這樣一段交流內容:以前,玉吉沒有固定收入,今年5月在酒店上班后,每月工資4500元左右?!笆盏降墓べY都攢下來了!”玉吉對這份工作很滿意,“從家里到酒店上班只要10分鐘,十分方便?!?/p>
責任編輯:李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